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9页)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9页)

2024-05-23 来源:乌哈旅游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鼠害调查报告

篇一:虫鼠害分析报告 八月份防虫防鼠分析报告

进入八月份以来,气温高、湿度大,是这个月份的主要特点,同时,也为害虫害鼠的

孳生提供了便利,现将对这个月各个防虫防鼠布置点的防治状况分析如下: 一、虫蝇的防治:

在这个月份,由于气温相对较高,湿度大,在某些卫生不良或有气味的地方,容易孳生虫蝇等害虫,给害虫的防治趋势也起伏不定,如表图: 八月份防蝇趋势分析图 876543210 1 2 3 4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这个月份的虫蝇捕灭量一般在6至9个,捕灭最多的是3只灭蝇灯,最少的是4号灭蝇灯。 二、鼠害的防治:

这个月份由于天气较热,人员的流动大,鼠害基本保持0的状态,说明放置的捕鼠设施有效! 10.80.60.40.20 1 2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上图可知,这个月的防鼠效果较好,都保持在0的状态,说明在有效的捕鼠器材放置范围内没有鼠害活动的现象。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在八月份主要是虫蝇的活动比较频繁,灭杀量较大;鼠害在有效的控制范围之内!

对此,应该进一步加大害虫害鼠的灭杀力度,及时清理卫生不清洁的地方,不给害虫一点孳生的环境,有效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篇二:农田鼠害及防治 调查报告 《农田鼠害及防治》 ——贵州鼠害发生情况 课程:

年 级: 201X级 学 号: 1009010269

姓 名: 田 芬 专 业: 植物保护指导教师: 张长禹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教师评分: 201X年 5月 目录

一、概述---------------------------------------------------------------------------------3

二、贵州农区鼠种种类---------------------------------------------------3

三、农区鼠密度及鼠种组成---------------------------------------------3

(一)住宅区鼠密度及鼠种组成-------------------------------------3 (二)农田区区鼠密度及鼠种组成----------------------------------4 四、农区主要害鼠灾变规律--------------------------------------------4 五、防治策略--------------------------------------------------------------5

六、讨论--------------------------------------------------------------------6 一、概述

鼠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是当前世界性灾害,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控制鼠害已成为当今鼠害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2O世纪8O年代以来,贵州省农田鼠害发生日趋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危害损失率达 5% 一40%。为此, 从 1984 年开始, 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田鼠害研究大协作,对贵州省农 田鼠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杨再学等曾对贵州省鼠情监测网1984 —1993 年 lO 年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对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 协作组 1984 201X 年23 个县(市、区)近2 000月次监测获得的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目的在于系统地分析近22 年来贵州省农区鼠害的灾变规律,为今后农区鼠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 1984 — 201X 年贵州省23 个县(市、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种类有16 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96.35% ,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4.88%, 褐家鼠、 黄胸鼠为常见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1.68%、13.42%,在部分地区也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 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 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5 种害鼠的种群繁 殖特征和种群数量灾变规律 。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二、贵州农区鼠种种类

据 1984 —201X年余庆等23个县 (市、区)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类型地的调查 统计,共置夹1121 527个,捕获鼠类标本71 740 只,平均鼠密度为6.40%。经鉴定,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种类有16 种,占贵州省已知鼠种39种的41.03%。隶属2 个目(啮齿目、食虫目)3 科(鼠科、仓鼠科、嗣黯科)。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为主,有11种,占总捕获鼠类的68.25%;古北界种类3种,占18.75%;广布种类2 种,占 12.50%。 三、农区鼠密度及鼠种组成 (一)住宅区鼠密度及鼠种组成

对 1984—201X年余庆等23个县(市、区)住宅区调查统计,共置夹390 050 个,捕获鼠类标本30103只,平均鼠密度为 7.02%。从年度间鼠密度来看,年 均鼠密度以1986年最高,为17.13%,201X 年最低,为 1.91%,年均鼠 密度 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大面积开展灭鼠工作有关,其中,20世纪80年代(1984 —1999)年均鼠密度为12.65%;90年代(1990—1999)年均鼠密度为 8.85%,为 80年代的69.96%;201X—201X年年均鼠密度为3.54%,为80 年 代的27.98%,为90 年代的40.00%。从鼠种组成来看, 贵州省家栖 鼠以褐 家鼠、 黄胸 鼠、小家鼠为主,分别占总鼠数的51.19%、28.78%、16.38%, 共计占总鼠数的96.35%,为贵州省家栖鼠优势种, 是防治的主要对象;从年 度间变化来看,3种主要害鼠在家栖鼠组成中相互间的数量基本稳定。

(二)农田区鼠密度及鼠种组成

对1984—201X年余庆等23个县(市、区)稻田、旱地耕作区调查统计,共置 夹731 477 个, 捕获鼠类标本41637只,平均鼠密度为5.69%。从年度间鼠密 度来看, 年均鼠密度以1987 年最高,为9.72%,201X 年最低,为2. 00%,年均鼠密度亦呈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1984—1999)年均鼠密度为 8.32 %;90 年代(1990—1999)年均鼠密度为6.76%,为80年代的81.25%;201X— 201X年年均鼠密度为2.89%,为80 年代的34.74%,为90 年代的42.75%。从鼠种组成来看,贵州省农田区黑线姬鼠数量最多,占总鼠数的64. 88%,为贵州省农田害鼠优势种,主要在稻田、旱地耕作区危害水稻、玉米、小麦、瓜 果类、蔬菜等作物,是防治的主要对象;褐家鼠、黄胸鼠次之,分别占总鼠数 的1 1.68%、13.42%,为贵州省常见鼠种,但在局部地区发生也十分严重,也 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防治时亦不能忽视; 高山姬鼠在黔西北部分地区为优势种,据杨再学等、 报道,在大方县高山姬鼠占总鼠数的 56.75%, 同时在其它鼠种中,高山姬鼠占总鼠数的2.23%,是该地区防治的主要对象;从年度间变化来看,4种主要害鼠在农田鼠类组成中相互间的数量基本稳定,均以黑线姬鼠 占绝对优势。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四、农区主要害鼠灾变规律

参考有关研究文献,对贵州省农区黑线姬鼠、高山姬鼠、 褐家鼠、黄胸 鼠、小家鼠5种主要害鼠种群繁殖特征和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研究结果统计,其灾 变规律简述如下:

(1)黑线姬鼠 繁殖期在3~11月。每年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殖高峰 期,胎仔数最多10只,最少3只平均为4185~5199只;在5~6月和9~10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12月到翌年3月均属年度种群数量低潮,全年种群数量季节消 长曲线表现为一前一后的双峰型,一般前峰高于后峰,峰比较稳定。 (2) 高山姬鼠 繁殖期在4~9月。每年4~5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 期,胎仔数最多10只,最少2只,平均6103只;仅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 全年种群数量季节变化呈单峰型曲线。

(3)黄胸鼠 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每年在3~ 5月和7~9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 高峰期,胎仔数最多14只,最少1只,平均为6 120~ 7120只 ;在 6~ 8月和10~ 11 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活动集中期主要在秋季。

(4)小家鼠 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每年在3月、5月、9月出现3个种群繁殖高 峰期,胎仔数最多7只,最少1只,平均为4177只;在4月、7月、10月出现

3个种 群数量高峰期3个种群数量峰密度依次降低,12~ 1月为种群数量低潮。 五、 防治策略

就本着植保方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进行农田鼠害的防治。 (1)坚持鼠情监测

鼠情监测是开展农田灭鼠的先导,是鼠害防治工作基础,也是为各级领导决 策鼠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省农田鼠情 监 测网络。充分发挥监测网络的作用,长期坚持鼠情监测,及时开展田间鼠情 调查,及时掌握鼠睛动态,及时准确地发布鼠情趋势预报和情报变赢,为大面 积开展灭鼠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2合理选鼠药和饵料

鼠药和饵料是灭鼠的重要武器。纵观现有的十多种杀鼠剂虽然都有杀灭鼠个体的作用.但在消灭鼠类群体上所发挥的作用则不尽相同。根据近几年试验示范开发研究选择具 有高毒、低毒、无二次中毒、使用安全等特点的抗凝血灭鼠剂,如0.5%演敌隆水剂、98%氯敌鼠钠盐粉剂、75%杀鼠谜粉剂等.防治效果均达85%左右,采取交替使用,既可达到良好的灭鼠效果,又可防止抗药性产生。同时,鼠类对药物的摄取主要通过毒饵来实 现的,毒饵饵料一般 篇三:鼠害学课程 报告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鼠害学课程报告 —观《鼠害追击》所感 植物保护1201 杨秋 201X6369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今日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件新鲜事:羊吃老鼠。这就好比母猪上树,公鸡下蛋,牯牛生儿,太过离奇了。但这是事实。

这件事发生在新疆阿尔泰草原地区,该地区在1993年爆发过一次大鼠害。“鼠害爆发后,黄兔尾鼠的尸体堆积如山”,“老鼠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遍地是洞”,这是参与了当次灭鼠活动的相关部门人员的讲述。鼠害一旦大面积爆发,草场将遭到毁灭性破坏,导致当年绵羊产量明显下降,出生的小羊也因为营养不良死去。鼠害的恐怖由此可见一斑。有些羊找不到草吃,便捕捉了老鼠充饥。

小小的老鼠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呢?黄兔尾鼠属于蒙新温旱型种类。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的丘陵开阔地带及假木贼半荒漠。一般不进入较湿润的山地草甸草原。当栖息环境被开垦后,常大量集中于农田周围和水渠岸边。植食性。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喜食较鲜嫩的茎叶。但在食物短缺时,各种植物均、可被其采食。秋季喜食籽实多的茎干,常将植株咬断后迅速衔回洞中啮食。小麦成熟期,大量兔尾鼠从四周迁移至麦地,拖麦穗入洞,洞口常被麦秆堵塞。取食时先将洞口周围的植物啃光,然后再迁到别处取食。以白天活动为主,晨昏时分活动频繁。阴雨天活动减少。群栖性,每个洞系有5、6只甚至10几只鼠共栖。洞系结构复杂,有5~8个洞口或更多,占地10~100㎡。洞道距地表深

20~30cm,内有许多分支和盲道、粪洞,总长为20~50m。洞内有1~3个窝巢:其中垫有干草。有在洞口排粪的习性,依此可判断洞内是否有鼠栖居。洞外可见土丘和跑道。洞系周围还有些结构简单的临时洞,以避敌害:密度高时,洞系连成一片,洞系所占的面积可占总面积的20%~40%。

黄兔尾鼠从4月中旬开始繁殖,至9月中旬结束。每年可产3~4胎,每胎3~12仔,平均7.4仔。上半年出生的幼鼠当年性成熟,进行繁殖。种群数量波动明显,季节及年度的变化幅度都很大。在食物、气候较好的时期,每公顷可达1500~3000个洞口。但高密度的环境又使得食物条件恶化,鼠间疾病流行,很快又会出现数量的急剧下降,甚至难以找到。这时仅有少量黄兔尾鼠保存于植被条件较好的低山丘陵中。

黄兔尾鼠的数量变动剧烈。大发生时,对草场植被破坏严重,可使牧场产草量降低30%~40%。其挖掘的洞系遍布草场,并将下层生土堆积地表,覆盖了原有植被,造成地表裸露。黄兔尾鼠不仅将洞口周围的可食植物啃光,而且还迁移到它处觅食。“黄兔尾鼠吃草就像镰刀割草一样,一根草,它沿着根部,非常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迅速的,就在十几秒内全部咬断”新疆阿尔泰地区治蝗灭鼠办公室的徐光青这样说到。因而常给牧场带来灾害性损失。在农牧交界的地方,它们还会集群盗食苜蓿、禾苗及瓜秧。兔尾鼠也是红斑丹毒、土拉伦病、鼠疫的传播媒介。 07年冬该地区又发生了严重的鼠害,草被被啃食,地表裸露,地上出现大量坑洞。鼠害的大量发生,导致草被急剧减少,草料减产,迫使许多牧民转移放牧。为有效防止此次鼠害,该地区治蝗灭鼠办公室专家组织了一次大调查。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量草食动物尸骸残骨,有马的,鹅喉羚的,经初步分析,死亡原因均是没有草吃饿死的。少数捕食老鼠的狐狸也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而死亡。 黄兔尾鼠的天敌是鹰和狐狸,据调查,鹰和狐狸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反而超额地完成自己的使命,那么黄兔尾鼠数量剧增的原因是什么呢?治蝗灭鼠办公室专家经对黄兔尾鼠解剖研究后发现,由于暖冬季节,气温适宜,本该在春季繁殖的黄兔尾鼠例外在冬季繁殖了。暖冬将黄兔尾鼠的繁殖季节整整提前了四个月。四个月,意味着今年黄兔尾鼠的数量到繁殖季末将比往年翻出4翻,黄兔尾鼠数量明显上升,鼠害大面积蔓延。 那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该如何防治鼠害呢?

1、鹰和狐狸是黄兔尾鼠的天敌,我们可以搭建、营造适宜鹰和狐狸的生存环境,甚至可以引进放养更多的鹰和狐狸,增加捕鼠量;猫和蛇是捕鼠高手,大量放养能有效控制害鼠量。

2、药物诱杀在老鼠出没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饵诱杀。①敌鼠钠盐0.05%饵料:即每100公斤谷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敌鼠钠盐50克,翻拌均匀。②杀鼠迷0.04%饵料:即每100公斤谷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杀鼠迷40克。

3、在草原高密度的条件下,可采取30米行距条状投放磷化锌和敌鼠钠盐等急性或慢性无壳谷物毒饵。a、捕杀:鼠夹和弓形夹等捕鼠工具以及挖洞和灌饲等方法均有效。b、毒杀:效果好,尤其适宜于春秋两季进行,可以选用磷化锌、亚砷酸、甘氟、氯乙酰胺等毒饵诱杀。c、熏杀:氯化苦、磷化铝、磷化钙及灭鼠烟炮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其他草原种类鼠害又是如预防和何防治呢?

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活动规律,通过对其影响因子的控制,影响其数量,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 做好预测预报

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包括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和发生程度三方面内容。牧草返青前是草原鼠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根据鼠情积极调配防治所需人力和机械,保证药剂供应,抓住有利时期,完成春季防治工作,并根据春季防治情况,提前做好秋季防治各项准备。调查害鼠天敌的分布及数量,春季调查样方不少于25个。调查当地蛇类、鹰、狐狸等的数量年度消长情况,了解当地植被、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观察冬季低温、积雪、雨季迟早、降水强度、春秋季冷空气活动、洪涝、淹水、冻土、旱灾等气象因子调查结果。 (二)突出防治重点

草原鼠害防治方法有很多种,概括国内外鼠害防治方法,可分为四大类: 物理 方法、 化学 方法、 生物 方法和生态方法。要根据鼠害发生情况,结合当地的监测预报信息,适时采取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上害鼠

地上害鼠的数量与植被密度有重要关系,在茂密的草场上一般害鼠不多,在低矮、稀疏的草场上害鼠则较多。草原属于半干旱荒漠化的草原,植被稀疏,可采用生态灭鼠、生物灭鼠、药物控制等方法。据鼠害分布特点及活动规律,采取生态灭鼠和药物控制灭鼠2种方法。生态灭鼠是合理利用草原,恢复已退化的草原生态功能,利用食物链进行控制。狐狸控制鼠害时,野化狐狸控制区域

要避免人为侵害,保持狐狸的生存、繁殖和控鼠能力,促进生态系统自我修复。 生物灭鼠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天敌和微生物灭鼠等内容。天敌是捕食害鼠的动物或鸟类,适当的采取措施对天敌进行保护,在控制害鼠数量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有较多的天敌害鼠就不会猖獗,从而不会引起大面积鼠害,只是保持一定数量进行繁殖,维持生态平衡。但是迄今为止,利用天敌灭鼠的尝试并没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保护好草原、建设好草原是防治害鼠的最根本措施,而且适用时间长,对各方面都没有危害。生物灭鼠对人、畜比较安全,不污染环境,但所需时间长,其使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都不如化学灭鼠和物理灭鼠。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和 综合 防治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微生物灭鼠是利用病毒、细菌等使害鼠大面积死亡。此方法虽然能大量消灭害鼠,但对人、畜产生意外的危害。此方法能还不适宜在推广使用。

化学方法是使用药物控制或消灭害鼠。以毒饵灭鼠法为主,使用胃毒剂配制成各种不同的毒饵,诱鼠取食,使鼠中毒死亡。近几年,国家提倡使用缓效胃毒剂进行鼠害防治。缓效胃毒剂是一种具有较长潜伏期的杀鼠剂。其最大特点是连续小剂量给药毒力明显增大。明显的优点是,它符合鼠类少吃多食的取食习性;同时,由于慢性毒力强,毒饵使用浓度很低,适口性较好;毒力发作的潜伏期长,鼠类对毒饵不产生警觉,常常在中毒后仍取食毒铒无拒食性;鼠类在服药后3~10天内安静地死在洞内,不会产生草原上随处可见害鼠的尸体,对人、畜比较安全,不导致二次中毒。因此,在使用毒饵时要耐心,不能只求快,也要注意安全,维护环境不受污染。 2、地下害鼠

地下害鼠通过人工投饵防治开洞或扦洞投饵、利用鼠夹捕杀。人工投饵防治,投饵饵料风干至含水量 50%以下即可使用,投饵后要将洞道或扦孔封严盖好。采取20~30m行距,宽幅50cm条状投放敌鼠钠盐

【推荐下载】鼠害调查报告word版本

等慢性无壳谷物毒饵7~15粒/m2,牧民自行投放可采用均匀撒播即可,每施药量为7~15粒/m2。利用鼠夹捕杀时,首先将鼠洞挖开,布放鼠夹,以大葱、胡萝卜、甜菜等作为诱饵,把洞道覆盖上,每隔2小时检查1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