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所属学科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湘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2.23页。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按照学习活动分两部分组织材料。第一部分侧重于欣赏图形,第二部分侧重于技法表现,通过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形线条进行临摹、创作、了解实物型,纹饰特点,领悟其设计内涵。本节课是选用教学活动一的内容进行教学。 “学习活动一”的学习内容是利用硬卡纸剪出瓶外形。并临摹瓶的外形。此活动力求让学生加强对瓶型的认识,通过对折剪形的方式掌握对称形裁剪技能,了解瓶型特点,然后将纹饰在剪好的“瓷瓶”上,使作业有一定的呈现效果,学生能体会学习的乐趣,临摹训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纹样的题材,造型特点,降低作业难度。 《线描外形》 美术 授课时间 适用年级 40分钟 三年级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这几年的美术训练,已经形成了一些造型表现能力、但学生的生活范围小,美术作品的见识少,本节课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作性思维和大胆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目标:了解形、理解形,明白他是怎样构成的。 2、能力目标:能画出形体鲜明的线描画 3、人文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画出形体鲜明的线描画 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组织画面。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电化教学与课本探讨相结合,老师启发和学生讨论为基础,进一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提升,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并且完成。 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 通过微视频指导学生在图形中上绘画合适的线条,并布置两个学习任务:】 1. 学习视频中老师教的方法,试着各小组根据学习表预习内容进行分享交流,选出发言学生汇报, 2.分别就自己开始接触绘画、别人对自己绘画的评价以及自己的想法进行解说,并展示自己对手的描绘。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一、 观 察 欣 赏 激 趣 学习活动 欣赏 1.实物(腕,瓶)展示 导入课题,板书线描外形 2.了解线描外形知识(视频播放)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线描外形。 二、 小 组 合 作 探 索 一.形的种类繁多,材质不同。 日用线描外形的图型可分为罐、碗、瓶、壶、杯、盆等,样式丰富实用; 二.瓷器各部位认识 以瓶为例: 1.瓶器型的认识。 带问题欣赏瓶不同的造型: 问题:每种瓶外形各有什么特征?” 2.瓶器型比较。 小结归纳出瓷瓶外形很明显的一个共同特征。 3.对折剪出瓷瓶外形。 (1)小组讨论:你们小组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瓷瓶的外形。 (2)小组汇报 (3)剪外形(板书) (可以先对折后画出半边外形再剪) 欣赏 说说(从瓶口、瓶颈、瓶肩、瓶腹、瓶胫瓶足来对比) (左右对称) 讨论 汇报 组内派剪纸能手上台和老师一起比赛剪外形,其他学生在位观看,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认识图形及各部位认识,并针对瓶器型的重点认识,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及派代表剪出外形。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三、 展 示 交 流 点 拨 1.检查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 说说答答 遇到的困难师生一起解决。 2.欣赏图样 欣赏 欣赏瓶各部位的外形。(主线和辅 线) 瓶简单的纹饰图。 组内欣赏图样图案资料。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针对青花瓷瓶进行绘画,对课前微课中学习任务进行检查,让学生了解自学的好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 自 主 创 作 辅 导 1.小组讨论 讨论各部位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纹样进行装饰,组内分工(各自负责哪个部位主线的绘画) 2.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绘制瓶的主体线 (2)线条适合造型的特征 (3)各部位线描搭配协调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绘画 五、 归 纳 小 结 拓 展 1.作品展示 2.“我是鉴定师”环节,学生主评,教师小结 鉴宝方法: (1)瓶的造型 (2)瓶的纹饰 (3)瓶的名称 3.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作品的其他表现形式 (2)日常的图形线描运用到生活用的设计 小组作品展示 学生主评 欣赏 【板书设计】: 线描外形 方法:1.对折剪外形 作品展示区 2.绘画外形(主线和辅线)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1.学习材料:教材,一支蓝色彩色笔,剪刀等 2.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中主要应用PPT制作而成。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微课(自制wmv)。课前制作微课利用网络视频自学。突破课堂上难点 3.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 实用瓶展示,学生作品直观展示,师生共同构造成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资源 评价方法或工具: 1.激励性语言: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及时使用“你真棒” 、“你观察的真细致” 、“同学们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给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表扬、肯定。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成功地快乐。 2.比一比: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的表现情况,适时在展示台上展示,给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成功地快乐 3.学生相互评价:在学生展示学生结果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展示学生结果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相互评价的习惯及参与评价的意识,懂得尊重他们学习成果。 4.学习小结卡:在学习结束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总结的习惯及自我总结的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