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东省高州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广东省高州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来源:乌哈旅游


高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第二学期月考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C、C、石墨都是碳元素的同位素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数一定相同 C.互为同位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氟到碘,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因为铝原子比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比钠的还原性强

C.第三周期从钠到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D.氧与硫为同主族元素,氧比硫的原子半径小,氧比硫的非金属性强

3.A、B为两短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则A和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2B3

B.BA2 C.AB4 D.B3A2

4.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酸性强弱:HI>HBr>HCl B.非金属性:O>S>Se C.还原性强弱:F>Cl>I D.碱性强弱:KOH>NaOH>LiOH 5.如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

13

14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6.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CaCl2 B. Ba(OH)2 C. H2O2 D. Na2O2

7.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8.对下列化学反应的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②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③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④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各图中,表示吸热反应的图是( )

10.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能量 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在火力发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丙) D.除(乙)均可以 13.根据下列事实:①A+B===A+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

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e===E,B-2e===B,由此可知A、B、D、E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 )

A.D>A>B>E B.A>B>D>E C.D>E>A>B D.E>B>A>D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4.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与Z核

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Z2Y B.X2Y2 C.Z2Y2 D.ZYX 15.反应2SO2+O2

-1

2SO3经过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2.5 s C.5 s D.10 s

16.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17.一种新型燃料电池,用两根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

气,其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CO3+7H2O;Y极:4H2O+2O2+8e===8OH。下列关于此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为负极,Y为正极

B.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

C.在标准状况下,通入 5.6 L O2完全反应后,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D.该电池工作时,X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8.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

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化)( )

2--

-1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 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 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46分,每空2分)

19.(16分)短周期A、B、C、D

4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与B属于同一族元素。

(1)元素: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D的原

子组成符号为: ,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 , (“离子键”或“化学键”)。

(2)用电子式表示A、B两元素形成AB2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C、D两元素形成化学键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

物质 能量(kJ) Cl2 243 Br2 193 I2 151 HCl 432 HBr 366 HI 298 H2 436 其化学键属于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HCl B.HBr C.HI

(3)1molCl2与足量的H2完全反应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kJ。 21.(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

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1 2 3 4 电极材料 Mg、Al Al、Cu Al、C(石墨) Mg、Al 电解质溶液 稀盐酸 稀盐酸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偏向Al 偏向Cu 偏向石墨 偏向Mg

试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是否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________。

(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石墨为_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4中铝作______ (“负极”或“正极”),

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8分)在2

L容器中有3种物质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反应在

t时刻达到平衡。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根据化学反应2A(g)+5B (g)

反应开始时浓度(mol/L) 2min后的浓度(mol/L) 2min内的浓度的变化(mol/L) 化学学反应速率[mol/(L·min)] 4C(g),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每空1分)

A 1.2 0.4 B 4.8 0.5 C 0 0.8

高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第二学期月考

化学试卷答案

1-5 CBDCD 6-10 DBCAC 11-15 CCDBC 16-18 CDD

19、解析:据题意知E为Na2O2,B为O,C为Na,所以A为C,而D为S。

答案:(1)C O Na

··

··

··

3216

S H2SO4 共价键

··

··

········

··

(2)···O·+C+···O ·―→··O

C

··

O

(3)

20、(1)A (2)A (3)放出 185 21、(1)不相同

(2)①正 6H+6e===3H2↑

②2Al+6H===2Al+3H2↑

(3)负极 Al-3e+4OH===AlO2+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

22、解析:(1)由图象知,从0~t时刻,n(X)减小,n(Y)增大,n(Z)增大,可以确定X为

反应物,Y、Z为生成物,Δn(X)∶Δn(Y)∶Δn(Z)=0.8∶1.2∶0.4=2∶3∶1,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答案:(1)2X(2)

A B C 3Y+Z

3Y+Z。

反应开始时浓度(mol/L) 2min后的浓度(mol/L) 2min内的浓度的变化(mol/L) 化学学反应速率[mol/(L·min)]

1.6 1.2 0.4 0.2 4.8 3.8 1.0 0.5 0 0.8 0.8 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