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方案
一、教育类型及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
三年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大学专科层次,德、智、体全面发展,以食品检验技术为特色,系统掌握食品原料和加工安全控制、现代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具有理化分析能力、卫生分析能力、营养分析能力、营养指导能力和食品加工与销售能力的食品检测人员、公共营养师和一线生产、销售人才。
五、职业范围、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范围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中级营养配餐员 国家中级食品检验工上岗证 HACCP 内审员证书等资格证书 中级营养配餐员 国家中级食品检验工上岗证 中、高级营养师 中级营养配餐员 发证部门 食品和餐饮管理 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厅 食品行业 食品加工工作人员 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厅 餐饮就餐指导 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厅
六、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知识、素质、能力(通用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拓展知识与能力) 项目 子项目 要素 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掌握中文应用文写作知识 具有必备的体育知识 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综合知识 掌握食品基础理论 掌握化学相关知识 掌握食品理化检测知识,掌握食品卫生检测知识,掌握食品感官检测知识 ,对应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烹饪应用文写作、公共英语听说读写专题等。 食品营养卫生学、食品原料学、食品成本控制 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检测、食品卫生与安通用知识 知识结构 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技术知识
掌握食品加工和开发知识。 掌握食品生产管理知识; 掌握食品营养分析知识; 膳食调查知识; 掌握膳食设计知识。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2、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3、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 4、具有服务意识和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精神。 1、具有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3、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1、热爱本专业,具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具有从事酒店厨房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4、具有爱岗敬业、自律、诚信、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5、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6、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7、了解新疆风土人情、民族习惯。 1、具有文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素养; 2、了解中国历史与国情; 3、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4、有一定的音乐、书画、礼仪知识。 1、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2、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3、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处理业务工作的能力; 4、具有计算机文字录入和处理的能力; 5、具有身体运动技能的能力; 6、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1、食品理化检测能力, 能力结构 专业能力 2、食品卫生检测能力, 3、食品感官检测能力, 4、食品加工和开发能力, 5、营养配餐和营养指导能力。 1、具有一定的食品管理能力; 2、具有一定的食品卫生鉴别和创新能力; 食品经营管理、食品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营养学、营养配餐。 4、具有择业、就业、转岗和自主创业的 能力。 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检测、食品卫生与安全、分析化学。 全、分析化学。 食品经营管理、食品营养学、营养配餐。 专业拓展知识 思想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 文体素质 素质结构 军训、体育、课外体育锻炼、球类比赛、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文艺活动等 职业素质 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就业指导、就业专题讲座、课程实习、顶岗实习等 人文素质 音乐、摄影、书画、礼仪、美育、课外阅读、校园艺术节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普通话、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等。 通用基本能力 专业拓展能力
七、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 食品成分分析仪器的使用 食品常用原料的营养分析与运用 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 食品成分的化学实验分析 食品营养成分的提纯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 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 食品安全控制 营养食谱的编制、制作、及营养咨询 食品原料的成本控制 厨房的组织与管理 典型工作任务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食品质量管理:42学时 2学分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阐述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学习对确保食品质量必不可少的法规、标准、组织、保证体系、规范。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质量管理(21世纪教材) 陈宗道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课程名称:理化检测技术:65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掌握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分析;食品辅助材料添加剂的分析;了解掌握食品的感官鉴定的方法;掌握食品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检验技术(理化部分) 王艳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课程名称:微生物检测技术:39学时 2学分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重点学习和掌握各种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和指标菌检验技术的同时,打好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以后能从事食品检测及营养分析工作。基本了解本专业及学科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食品卫生指标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的检验方法;重要食物感染性病原菌的检验方法。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 刘用成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课程名称:应用营养学 :65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能初步应用与不同人群的营养调查和监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学
习,使学习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特点和需求;了解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子;初步掌握开展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社会营养监测的方法。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应用营养学 王继东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课程名称:食品制作与加工:39学时 2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限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各类食品加工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加工技术 周家春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6、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双语):60学时 3学分 课程性质: 专业限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讲授食品的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工艺对保健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保健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保健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食品工艺学 夏文水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课程名称:应用营养学:65学时 3.5学分 课程性质: 专业限修课
课程目标:面向本专业学生,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理论和知识,并能初步应用与不同人群的营养调查和监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掌握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特点和需求;了解营养与相关疾病的关子;初步掌握开展居民营养状况调查和社会营养监测的方法。
考核方法:综合测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
参考教材:应用营养学 王继东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8、课程名称:食品营养成分分析:52学时 3学分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水分、灰分、脂肪、酸度、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等食品中一般成分的测定;食品中添加剂和有毒有害成分及农药残留等的检测方法。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的内容、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各类食品的理化检验标准及要求,掌握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各项指标的检验。
九、毕业条件
(一)各门功课中必修课100%及格率,选修课一门课不及格准予毕业。
(二)达到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CCT)一级水平,推荐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 (三)至少持有以下证书中的一证:国家中级食品检验工上岗证、HACCP 内审员证书等资格证书、营养配餐员资格证。
(四)学生操行评定分60分以上。
十、本专业教学团队要求:
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实施需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其人员结构见下表。
专任教师 专业带头人 1-2人 骨干教师 2-4人 一般教师 4-6人 兼职教师 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 6-8人 企业指导教师 若干 专业带头人需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还需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对职业教育有深入研究,能够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方面起到领军的作用。其主要工作有:组织行业、企业调研,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主持课程体系构建工作,组织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统筹规划教学团队建设;主持满足教学实施的教学条件建设;主持建立保障教学运行的机制、制度。
骨干教师需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善于将企业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能够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相关工作;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编写相关教学文件;进行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般教师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教学文件编写;对专业一般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及建设;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通过下企业锻炼、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需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技能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参与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教学培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企业指导教师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业的相应岗位独当一面;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其主要工作有: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在本企业指导学生的岗位实习,具体负责学生在岗实习期间的岗位教育和技术指导工作;反馈学生的在岗情况,发现问题与学校指导教师一同及时解决;负责学生顶岗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
对于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还应有相应的企业、相关行业的实践经历,有比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同时应该具有烹饪、营养类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