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手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在探索手工劳作教育的实践中,我认识到:跨世纪人才素质之一,是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创造就必须充分发展个性,个性是一个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实践证明手工课堂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关键词】手工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在手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单单只是为了教授学生基本的手工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技能并且在实践的时候能够创新。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是创设情景的主导者、调解者,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所感知,对设计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索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会学生大胆创新,将课本知识进一步拓宽、学活。
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的先导。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苦口婆心的讲,而下面常常出现睡觉、吃东西、玩手机、聊天等不好现象,究其原因,是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缺少兴趣。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
趣的话题入手,循序渐进的带入讲授内容。比如,手机是现在大学生几乎都有的物品,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又相对较多,她们的手机经常会挂一些小饰品,在教授布艺制作或者软陶制作的时候,教师都可以先让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手机挂饰都是什么制作的,当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再开始讲授课本的内容,以及制作方法,同时可以告诉学生,其实,通过学习之后,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制作创新,做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挂饰。
二、启迪激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不断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疑问惊奇的开始。”步步设疑,让学生感到惊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之道。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引导释疑,培养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折纸的同一基本型变化形象的时候,拿着最终成型的多个形象提出疑问,告诉学生其实虽然最终的成型是不同的造型,可是这些都是由同样的正方形纸张,通过前期折叠成相同的基本型,然后只要最后两到三步稍加变化,就会最终制作成不同的造型。学生产生质疑,然后教师通过讲解释疑,不但最终教会了课本上的内容,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他们学会了课堂内容之后,通过自己的步骤增减,也把一些基本型变化出了新的造型。
三、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地研究问题、思考问题。为使学生内在潜能更好地得到开发,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求答案,这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让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以及
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巧设开放性较强的问题。
例如在讲授剪纸、刻纸内容的时候,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概念性提问。例如,平时大家都在哪里、什么时候能见到剪纸、刻纸,除了窗花啊,画框装饰啊之类的,剪纸、刻纸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运用。那除了中国民间特色的剪纸、刻纸,西方的又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图片欣赏,学生先开阔了眼界,同时在图片中看到了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剪纸、刻纸,其中包括一些抽象的绘画作品创造的刻纸形象,还有一些偶像明星、卡通形象的新型剪纸造型,同时还有把剪纸、刻纸艺术运用到服装设计、灯具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包装和产品设计的创意。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再进行基础性技能的授课,让学生掌握了剪纸、刻纸的基本技能之后,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四、积极参与、灵活多变,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即每个人的长处亦会有所不同。如:有的学生擅长画画、有的学生擅长跑步,而有的则擅长于唱歌等等。在手工课的内容里:有剪纸、拼图、壁挂、泥塑、拼贴画等。在每一次的授课过程中,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创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虽然课程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多变,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际上,一幅图、一个模型的设计与制作,都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只要我们很好地掌握与区别他们,并对他们有的放矢地加以培养,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被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叶平.“创新教育”解析[M].江苏教育研究,1999-6.
[2]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8.
[3]人教版《创新教育相关论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编《手工》、《手工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