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影视文学现状和发展前景

影视文学现状和发展前景

2021-06-02 来源:乌哈旅游


广西南宁影视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国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来,国内外影视产业发展上升的势头,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视,不少地区为了借助影视产业的发展推动一方经济,扩大区域影响,纷纷兴建影视拍摄景地,介入影视行业。而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城市,是广西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其作为影视拍摄基地的气候与氛围,已经日渐浓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影视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调查研究,这对广西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南宁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广西影视界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资源,大力打造广西影视精品品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最具代表性的是坐落于南宁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始于1958年的广西电影制片厂(简称广西厂)建厂,而广西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是广西厂1975年拍摄的《主课》。50多年来,广西厂共拍摄了电影故事片近130部,有19部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金鸡奖、百花奖以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等62项国内国际奖项,培养了张艺谋等有重要影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和“探索片”的摇篮之一。在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评选出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部经典影片中,广西有《一个和八个》、《黄土地》、《血战台儿庄》、《周恩来》等4部入选。广西厂成为了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广西树立了一个品牌,为广西文化建设和繁荣我国电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底,广西厂完成了转企改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7年与民营影视公司联合摄制影片三部;2008年自主摄制两部、与民营影视公司联合摄制一部,这是广西厂自1998年以来首次自主摄

制影片,其中精品影片《冰雪同行》是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片,今年4月被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列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批10部重点国产影片之一;2009年将摄制影片五部。我区电影创作生产经过多年的低谷后得到了恢复,并步入了稳步的发展轨道。

为了适应影视业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应用和影视业规模化的发展趋势,2000年7月,由南宁电视台引进的数字电视传播技术获得成功,实现了数字电视播放,为今后的跨越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为了应对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广西注意整合资源,建造大舰队,集中力量,形成竞争实力。2001年11月22日,由广西电影公司联动各地市的8个电影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广西新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视台和广西有线电视台组建成新的广西电视台,以求增强竞争力。但是,以南宁影视产业为核心的广西影视产业仍面临着困境,主要是广西影视产业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整体结构上缺乏影视业相关专业人才;电视节目的总体档次和品位不高;影视广告收入不高;本土民族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到位;影视媒体的产业规模、运作效率和科技含量上还远远落后于东部省市。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制约南宁影视产业,乃至整个广西影视产业快速、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的“瓶颈”。

尽管南宁的影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窘境,但其作为影视拍摄基地的优势仍很显著,发展前景较为乐观,这使我们有足够的信心把其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影视基地,进而推动整个广西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 南宁影视产业的发展优势

(一) 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

作为影视基地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便捷的交通,可以为剧组的外景拍摄节省时间,减少经费,同时可以避免剧组人员因交通不便而产生的困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而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南宁已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运输网络。空中走廊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国内各大城市及越南河内、泰国曼谷的20多条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铁路运输通过全国最先进的电气化铁路南昆线及湘桂线与京广线等干线相通可直达全国各地,其中湘桂线终点号和越南接轨;公路运输纵横交错,通达广西各地、县、市和全国的公路共161条,其中桂林经南宁直通北海的桂海高速公路已建成575公里,是目前全国最长的省内高速公路。南宁便捷的交通,使外景拍摄地不仅局限于南宁本地,还可以面向全国的各个影视拍摄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南宁还可以借助东盟博览会这一个友好平台,与东盟各国展开合作,便捷的交通是合作可以展开的首要条件。而南宁与东盟各国有着便利的交通连接,这正是它的优势所在。

优美的自然环境,可向剧组提供独特、自然、便捷的外景拍摄资源。南宁是座美丽的城市,全市绿化覆盖率近40%,被形容为“半城绿树半城楼”,有着“绿城”的称号。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南亚热带自然风光与现代园林城市的风貌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独具魅力的现代都市。同时,南宁也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可向剧组提供独特、自然、便捷的外景拍摄资源。如南宁的十大景观:扬美古风、青山塔影、明山锦绣、望仙怀古、伊岭神宫、南湖情韵、龙虎猴趣、邕江春泛、凤江绿野、九龙戏珠,都可以为影视剧提供独特的外景。而且还有大小公园、游园、风景区、广场等供人们游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顶蛳山贝丘遗址),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这些资源都为南宁影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一座具有1680年历史的城市,南宁经历了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经历了不同朝代更替、郡州县隶属的洗礼,形成了南宁独特的开放创新性很强的文化。南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和壮族文化特色,例如不孤书院、明秀园、黄氏古屋、扬美古镇、新会书院、伏波烟岚等都可为影视剧的制作提供外景拍摄。南宁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主要居住着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各个民族拥有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色,而南宁则是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拥有众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人文内涵、神采风貌、风土人情、歌舞服饰等许多东部省区难得的文化资源。如对山歌、抛绣球、抢花炮、铜鼓舞和壮族歌圩、彝族跳弓舞、瑶族盘王节、京族哈节,以及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等等。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丰富了南宁的影视题材,为制作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影视片提供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素材,能使南宁影视异彩纷呈、赏心悦目,具有征服观众的极大魅力。

(三) 文化创意,人才优势明显

南宁作为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各类人才,其中不乏影视创作人才。影视产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不断的创新和独特的想法,这就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各类高校聚集的南宁在这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高校年轻的学生拥有着无限的创意,可以为影视剧本的创作提供新颖的构思,同时,还可以为影视产业培养优秀的演艺人员。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高校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吸引人才的宝地,通过各类高校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创作人才,这也是南宁成为影视拍摄基地的优势条件之一,是广西区内其他城市无法与之相比的。

此外,影视产业的发展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近几年文坛“桂军”的兴起,

给广西影视产业带来新的刺激,作家们也都欣然加入影视剧本的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创作电影《天上的恋人》、《姐姐词典》的新一代广西剧作家东西,为张艺谋编剧《英雄》、《十面埋伏》的李冯,创作了电影《寻枪》、《理发师》的编剧凡一平,以及电影《幸福时光》的编剧鬼子等。他们的文学想象力为中国电影的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些优秀的作品已经成为广西影视产业的名牌,而南宁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名牌,积极引进具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南宁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才的引进带来楔机;其次,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文艺创作者;再次,拥有创作者发挥才智的平台,南宁最大的优势是广西电影制片厂近几年的重新崛起,吸引了众多的专业影视制作人才。而且《广西文学》、《南方文坛》、《红豆》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杂志也为南宁吸引了众多的文学创作人才。因此,南宁在影视产业的发展上拥有区内其他城市无法比及的人才优势。

三、南宁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南宁影视产业的发展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在优势上的利用不足,又面临着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整体结构上缺乏影视业相关专业人才;电视节目的总体档次和品位不高;影视广告收入不高;本土民族特色优势发挥不够到位;影视媒体的产业规模、运作效率和科技含量上还远远落后于东部省市等问题,使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针对南宁的影视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必须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思考,进一步研究出对策对其进行合理规范和结构调整,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市场观念,积极推进南宁影视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

1.以市场化引导影视文化的产业化,使文化企业在市场中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要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影视文化市场。实现影视剧生产的集团化,

使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市场竞争力。

2.强化精品意识,鼓励影视创作的创新,影视精品的文化定位要注意兼顾各文化层次观众的需要。逐步建立有利于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实行精品剧目、电视节目的投标制,演职员、节目主持人竞争上岗制等。同时,还创造各种条件,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人才训练和培养,重点培养创作骨干,特别是导演、编剧、策划人等艺术带头人。

(二)充分利用本土独特的文化资源,走有民族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发民族影视产品。实现影视产品的民族化,就是要树民族文化品牌,坚持走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挖掘南宁个性鲜明、形态丰富的文化资源,制作具有民族文化内蕴的影视作品,经过节目主持人明星化运作和南宁国际民歌节、旅游大篷车等大型活动的策划宣传,借助张艺谋、郭宝昌、陈凯歌等广西影视文化名人的知名度,对特色鲜明的电视节目、电影片进行精品包装和宣传推广,树立民族知名品牌。

(三)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影视的产业集团化、传播规模化发展,实行异质媒体之间的信息、传播联动与整合,实行跨媒体跨区域合并重组。

1.南宁影视发展,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借鉴东部发达省份以及国外的成功经验,利用网络经济的提升作用,进一步优化电视资源配置,推行媒介联动经营,战略性地形成少数几个大型电视电影传播网。

2.实行异质媒体行业兼并,与报业、出版业、音像业兼并重组,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减少广西媒介资源的内部竞争和资费,降低成本,提高对外竞争力。

3.远期还可以实现西部跨省市大区域影视集团化战略,避免与西部其他省区传播“小

而全”、平行机构过多、栏目趋同化的弊端,更利于电视频道专业化,拓展频道市场、网络市场、节目市场、广播电视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市场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从而实现大区域影视传媒资本市场空间的有效配置。

(四)开展跨媒体的资本融合。进行资本运营,通过融资操作,迅速扩大媒体的控制力,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南宁影视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一点上可以解决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

(五)加快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应用,将成为提升南宁影视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技术方向。抓紧实施影视数字化平台方案和电影节目DVD生产线建设,着手建设电影电视数字化制作、数字素材库、数字影院线和家庭影院传送平台三大系统,通过电子化市场推广模式,发展多层次应用平台,拓展电影电视市场。

(六)可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东盟博览会上开设“中国-东盟影视展区”,对影视产品进行宣传,拓宽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在南宁建立中国-东盟影视基地的提案,这对南宁乃至整个广西的影视产业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